拍摄地点:衢江区
拍摄时间:2014-06-09
作品标题: 等待搀扶的童年
作品介绍: 时鹏 图/文
2014年6月9日,衢江区智障儿童康复中心的校长徐建英坐在屋檐下,忧心忡忡地看着几个走路摇摇晃晃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时刻作着准备,能在第一时间跑过去扶起摔跤的孩子。
衢江区智障儿童康复中心是衢州市第一所民办特教学校,目前在校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已有32名。学校从2008年创办以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已经招收了100多名智障和脑瘫儿童,并得以维持到现在。
徐建英这样的状态并不仅仅是在这一刻或这一天。建校7年多来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让她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
由于是民办的学校,学校的经费很紧张。加上这里接收的孩子大多都是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学校还给一些孩子减免了康复训练的费用。现在徐建英还欠着30多万的账。
尽管徐建英想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孩子,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康复运动的训练器材,但迫于的经济压力,学校里使用的依然是多年前购置的老器材。
这里的智障和脑瘫儿童需要借助康复运动器材来做训练。通过竖抱桶、大笼球、滑板、独立凳这一系列感知统合训练来刺激孩子的大脑和触觉感知,增强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在脑瘫儿综合固定架上进行的负重、弯腰、吊腿等训练来帮助锻炼孩子的腰部、腿部、关节的强度。
徐建英曾迫于经济压力想到过要放弃这个学校,但看着这些可怜的孩子,她又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不管怎么样,她都希望来到这儿的孩子能够得到较好的训练,康复起来。
每天重复着给孩子们做康复运动训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体力。徐建英和老师们很用心的帮助每一个孩子,希望他们能慢慢康复起来,和正常孩子一样,能自由奔跑,拥有快乐的童年,让他们的父母不要那样饱受折磨。
20岁的婷婷是学校的一名生活助理。婷婷16岁时没念完初中,就从老家丽水来到这里。智力发育障碍的她,通过训练逐渐康复,留在了学校。现在成了孩子们的生活助理。从早上开始,照料孩子们吃饭、上厕所、洗澡、睡觉。
她总是面带纯真的微笑,坐下来的时候很安静,工作的时候很小心,她明白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呵护,就像她刚来时徐建英对她的关爱一样。如今她把徐建英当作她的妈妈,依赖并且心疼着,希望能够分担她的工作和忧愁。
忽然传来的叫喊声,打破了院子里的宁静。小胖手提着脱下的裤子,从厕所里跌跌撞撞地跑出来,大喊着:“婷婷,给我拿纸”。婷婷习以为常,拿了卫生纸,让小胖回到男厕所里擦净屁股。一直以来,尽管老师们多次教导他,小胖上厕所还是从不带纸。婷婷站在男厕所门口督促着,微笑中带有一点无奈。
小胖今年14岁,他的父亲是智障患者,母亲早已离家出走,爷爷奶奶用尽半生照顾小胖父亲,还没来得及享受余生,在小胖出生后又肩负起重担,然而让两个老人绝望的是,小胖也患有智力发育障碍并带有轻微自闭症。爷爷奶奶为了让小胖得到更好的照顾,从永康将他送到徐建英的手里。徐建英考虑到小胖家庭的特殊情况,免除了很大一部分的费用。
小胖是2013年3月来到学校的,从刚开始一无所知,脾气暴躁到现在认识300多个字,也慢慢的学会了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他经常自言自语的重复着一句话:“当兵”。炎热的夏季也阻挡不了他对当兵的执着和向往,拿着一件军装,时不时地穿一下。由于身体过于肥胖,衣服的扣子并不能全部扣上,圆滚的身躯套着早已很脏的军装,诙谐却让人难以笑出来。
学校里现有的运动器械几乎都不适用于他。老师们只能严格控制着他的饭量和零食,让他减肥。除了训练他的智力,身体上的锻炼无从举措。
婷婷走开的这段时间,妮妮被绑在院子里的椅子上。妮妮先天性脑瘫同时患有自闭症,对周围的一切都毫无感知。走路的时候,脚会不自觉的踮起,因此经常跌到。为了防止她乱跑而摔跤受伤,只得将她和椅子固定在一起。
为了让妮妮能站起来走路,老师们要对她进行针灸和器械的康复运动训练。但是由于学校的资金限制,康复运动缺乏有效的器械。
像妮妮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还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多的运动训练。我们无法进入他们的世界,但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拥有梦想的机会,让他们能通过更好的训练慢慢康复起来。
此刻他们正微笑着,如天使般。
----------------------------------------------------------------------------------------------------------------
倪华初推荐评语:
这是一组关于救助残障儿童的图片故事。如果要将拍摄题材按人物身份分类,可以归到“弱势群体”上。
在许多中国纪实摄影家看来,关注“弱势群体”或者“边缘人群”的图像是真正具有价值的图像,因为此种摄影理念及实践背后,有一个“人文关怀”作为一种道德判断方面的支持力量。
“人文关怀”,这些年在摄影师心中建立引发出来的道德感,已经足以使摄影师对过去那种用作政治宣传教化的拍摄方式不屑一顾,而对直面社会问题的纪实图像倾力为之。
当然,触到社会痛点总会引人不快。《等待搀扶的童年》就曾被当地有关部门投诉为对“抹黑政府”。但这并不影响这组照片广为传播和对公众的感召。
“人文关怀”常常被视为一种超越国家和文化之上的人类共同的情怀和价值判断系统,它和人类的道义、良知、共同的生命价值和道德理想联系在了一起。这类的影像,能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传播。 纪实摄影师秉持“人文关怀”式的道德立场,才是具有国际化和世界性的道德立场。
天下摄影交流群:一群:35765943 二群:176326500 人像群:90556132
Copyright © 2009-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